在陕北黄土高原的腹地,延安城依山傍水而建,宝塔山与延河共同构成了一幅流动的历史画卷。每当晨曦初露,宝塔山的身影在薄雾中若隐若现,九层古塔犹如一支巨笔,蘸着延河的清波,在天地间书写着革命的史诗。
延河古称“清水河”,《水经注》中便有记载。这条全长286公里的河流,如同一条碧绿的丝带,蜿蜒穿过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春季冰雪消融时,河水携着黄土的芬芳奔腾而下;夏季雨后,浑黄的激流裹挟着历史的回响;秋冬之交,河面如镜,倒映出宝塔山的巍峨与天空的湛蓝。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贺敬之的诗句,道出了无数人对这片土地的情感
宝塔山上的九级八角砖塔始建于唐代,高44米,历经宋、明、清多次修葺。登临塔顶,延河美景尽收眼底:河水在阳光下泛着粼粼波光,两岸的杨柳随风摇曳,现代化的桥梁与古塔形成时空对话。傍晚时分,夕阳为宝塔披上金纱,河面浮光跃金,常有摄影爱好者架起三脚架,等待“宝塔夕照”的绝美瞬间。
沿河岸漫步,可见多处革命旧址与自然景观交融。河边保留着当年八路军战士开辟的菜园遗址,如今已变成景观花园。2012年实施的延河综合治理工程,让曾经季节性断流的河水重现生机,生态湿地引来了白鹭、野鸭等水鸟。清晨,太极拳爱好者在河畔晨练;黄昏,市民沿着彩色步道散步,孩童在亲水平台嬉戏。
(此处可插入宝塔山倒映在延河中的实景照片)最令人动容的是不同季节的美景变换:春日两岸山花烂漫,桃花、杏花与古塔相映成趣;夏季绿树成荫,河风消暑;秋日层林尽染,塔影在金黄树叶间时隐时现;冬季雪后,银装素裹的宝塔与冰封的延河构成水墨意境。2019年建成的灯光秀系统,更让夜色中的宝塔山与延河交相辉映,通过光影技术再现《黄河大合唱》等历史场景。
如今的延河两岸,既有讲述延安文艺座谈会的雕塑群,也有展示陕北民俗的剪纸长廊。宝塔山不仅是革命圣地的象征,更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当游客乘坐观光车沿河游览,既能听到老一辈讲述“小米加步枪”的岁月,也能看到年轻人用无人机记录新时代的山水画卷。
这片山水承载着的,不仅是黄土高原的地理奇观,更是一种精神图腾。宝塔山下的延河美景,既是自然造化的馈赠,也是人文积淀的结晶。它像一部立体的史书,每一朵浪花都闪烁着理想的光芒,每一块城砖都镌刻着奋斗的印记。当延河的流水声与宝塔的风铃声交织在一起,仿佛仍在轻声诉说着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以及这片土地上永不褪色的初心。
山河犹带英雄气,千秋宝塔映朝晖。
延水汤汤流不尽,
春风又绿旧庭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