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作为中国革命圣地的象征,宝塔山不仅是一座自然山岳,更是一座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血脉的文化丰碑。
一、千年古塔的历史印记宝塔山古称丰林山,宋代改称嘉岭山。山上九层八角砖塔始建于唐代宗大历年间(766-779年),距今已有1200余年历史。塔高44米,登临塔顶可俯瞰延安城全景。明代延安知府顾其志在塔身题刻"俯视红尘"四字,暗合登高望远之境。
北宋范仲淹任延州知州时,曾在此修筑堡寨抵御西夏,现存摩崖石刻"嘉岭山"三字即为其手书。这些历史遗迹见证着宝塔山作为军事要塞的往昔,也记录着古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的文化足迹。
二、革命圣地的精神图腾1937年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宝塔山成为革命圣地的标志性景观。抗日战争时期,无数爱国青年唱着"夕阳辉耀着山头的塔影"的歌词,怀着理想奔赴延安。宝塔山上的宝塔犹如黑暗中的灯塔,指引着中国革命的方向。
1943年修建的「解放日报」新闻电台发射塔、1950年代修建的「延安革命纪念馆」等建筑,使宝塔山成为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郭沫若曾赋诗赞曰:「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毛主席住过的地方,革命圣地放光辉。」
三、人文景观的当代焕新改革开放后,宝塔山景区进行了系统性保护开发。1997年修建的登山步道全长1000余米,沿途设置「摘星楼」「烽火台」「名人摩崖石刻群」等景观。2006年落成的宝塔山夜景照明工程,使古塔在夜幕中熠熠生辉。
近年来实施的生态修复工程,让宝塔山森林覆盖率超过75%,成为延安城的「绿肺」。山脚建立的「延安文艺座谈会纪念馆」与山顶的「延安宝塔」形成时空对话,完整呈现从唐宋至今的文化脉络。
四、文化符号的多维价值宝塔山作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每年吸引超百万游客前来参观。其文化价值体现在三个维度:
历史维度:融合唐宋古塔、明清石刻、抗战遗址的露天博物馆
精神维度:延安精神的物质载体,爱国主义教育活教材
生态维度: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示范工程
今日的宝塔山,既保存着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石刻遗韵,又传承着革命时期艰苦奋斗的精神基因。当晨钟暮鼓回荡在山谷间,这座海拔1135.5米的山峰,始终以无声的语言诉说着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 本文根据延安革命纪念馆史料及《延安市志》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