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延安城东南的延河之滨,一座古塔巍然屹立于山顶,如同灯塔般照耀着中国革命的征程。宝塔山不仅是延安的地理标志,更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艰苦奋斗的历史见证,被誉为"红色文化的活教材"。这座看似普通的山丘,承载着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精神密码。
一、历史坐标:革命圣地的精神象征宝塔山始建于唐代,原有九层,明代重建后为七层八角砖塔。但真正让其名垂青史的,是1935年至1948年间中国共产党在这里书写的壮丽史诗。当中央红军历经二万五千里长征抵达陕北时,宝塔山成为了革命战士心中的精神图腾。毛泽东同志曾在《忆秦娥·娄山关》中写道"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种豪情壮志正是宝塔山精神的生动写照。
据史料记载,当年党中央在宝塔山下先后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洛川会议、六届六中全会等重要会议,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方针。宝塔山见证了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关键转折,其每一寸土地都浸润着革命先辈的智慧与汗水。
二、文化载体:延安精神的立体呈现宝塔山的独特价值在于它将抽象的红色文化转化为可触可感的实体存在。山间的窑洞遗址、抗战时期的标语石刻、革命文物陈列馆等,共同构成了一部立体的历史教科书。游客漫步其间,既能感受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南泥湾精神,又能体会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宝塔山上的新华广播电台旧址。1940年春天,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就在这里发出声音,通过电波将革命真理传遍全中国。这种在艰苦条件下勇于创新的精神,至今仍然激励着新时代的奋斗者。
三、时代价值:红色基因的传承基地进入新时代,宝塔山的教育功能日益凸显。每年有超过百万游客前来瞻仰学习,其中青少年占比持续升高。通过现场教学、情景体验等形式,宝塔山让红色文化走出历史书本,变成可参与、可互动的生活实践。许多学校组织开展"宝塔山下的思政课",让学生在实地感受中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近年来,延安市对宝塔山景区进行了数字化提升,利用VR技术重现历史场景,开发线上云游览平台,使红色文化传播突破时空限制。这种创新做法让宝塔山真正成为跨越代际的红色教育载体,实现了传统革命精神与现代传播方式的完美结合。
四、精神高地:民族复兴的力量源泉宝塔山所代表的不仅仅是历史记忆,更是一种永不过时的精神力量。在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今天,宝塔山启示我们: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正是我们在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强大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宝塔山作为延安精神的重要载体,必将持续发挥其独特的教育功能,激励全体中华儿女在实现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奋勇前行。
雄关漫道,宝塔巍巍。这座承载着光荣与梦想的圣山,如同永不熄灭的火炬,照亮前路,催人奋进。当我们仰望宝塔山时,实际上是在与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对话,是在接受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这或许就是宝塔山作为"红色文化活教材"最根本的价值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