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沙坪坝区的歌乐山麓,有一座青砖灰瓦的中西合璧建筑群——白公馆。它原是四川军阀白驹的别墅,因其姓氏而得名。然而,真正让白公馆载入史册的,并非其最初主人的显赫身份,而是它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作为国民党军统局本部直属看守所的黑暗岁月。
1939年,军统局用30两黄金购得此宅,将其改造为秘密监狱。从此,白公馆成为关押、迫害、屠杀共产党人、爱国民主人士和进步青年的魔窟。高高围墙上的铁丝网、阴森恐怖的刑讯室、狭窄潮湿的牢房,无不诉说着那段血雨腥风的历史。
在白公馆关押过的革命志士中,有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许晓轩、谭沈明、刘国鋕、王朴、陈然……他们在这里遭受了非人的折磨,却始终坚守信仰,用生命诠释了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江姐(江竹筠)
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在溃逃台湾前夕,对关押在白公馆、渣滓洞的革命者进行了大规模屠杀,这就是震惊中外的"11·27"大屠杀。200多名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英勇就义,鲜血染红了歌乐山。
如今的白公馆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游客前来瞻仰,聆听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
刑讯室:保留完好的老虎凳、烙铁等刑具,无声地控诉着反动派的暴行
牢房区:狭窄的囚室、简陋的设施,展现了革命者艰苦的狱中生活
烈士纪念厅:陈列着烈士遗物、照片和历史资料
:革命者在狱中总结的经验教训,至今仍有警示意义
白公馆不仅是一处历史遗址,更是一本生动的教科书。它提醒我们:
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发展环境
铭记革命先烈的牺牲与奉献
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警惕历史虚无主义,维护历史真实性
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回望白公馆的往事,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一个民族的振兴离不开对历史的尊重,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对精神的传承。白公馆所承载的革命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