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歌乐山麓的苍松翠柏间,白公馆如一册厚重的史书静静摊开。这座由四川军阀白驹修建的别墅,因1939年被军统改造为秘密监狱而承载了特殊的红色记忆,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坚贞不屈的精神丰碑。
白公馆原为白驹的"香山别墅",青砖黛瓦的中西合璧建筑本是他避暑休闲之所。但抗战时期军统的介入彻底改变了它的命运:高墙电网取代了园林景致,刑讯室和牢房占据了原本的客厅卧室。这里曾关押过刘国鋕、王朴、陈然等众多革命志士,狭小的牢房成为锤炼理想信念的熔炉。
在暗无天日的囚禁中,革命者用信仰点燃希望之光。狱中党组织秘密传递《挺进报》,用香烟盒纸写成「狱中八条」;烈士们用锈铁钉在墙壁刻下"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诗句;放风时交换的眼神,敲击墙壁的暗号,都在诠释着「他们越是折磨我们,我们越要坚强」的铮铮誓言。其中陈然烈士在刑讯室写下的《我的自白书》,至今读来仍令人血脉贲张。
1949年11月27日的大屠杀是白公馆最悲壮的一页。当新中国成立的喜讯隐约传来时,国民党特务开始了疯狂屠杀。革命者用身体挡住扫射的机枪,19名志士在枪口下突围成功。幸存者罗广斌躲进尸堆侥幸生还,后来据此写下《红岩》,让这段历史永远烙印在民族记忆里。
如今的白公馆作为革命纪念馆开放,囚室里的棉袄、锈蚀的脚镣、泛黄的照片都在无声诉说。参观者常在某间牢房前驻足——那里墙上有用指甲抠出的五角星,旁边是烈士遗诗:「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为真理而斗争!」这种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正是红色记忆的核心价值。
在和平年代的今天,白公馆不仅是旅游景点,更是精神地标。它提醒着我们:歌乐山的雾会散,但历史的烟云不能忘;牢房的锁会锈,但信仰的链条不能断。这里每块砖石都在回答「初心何在」的永恒命题,正如纪念馆结束语所写:「我们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