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重庆沙坪坝区歌乐山麓的白公馆,原是四川军阀白驹的郊外别墅,因白驹自诩为白居易后代,故取名“香山别墅”。1939年,军统局用30两黄金将其强行购买,改造为秘密监狱,成为与渣滓洞齐名的“两口活棺材”之一。这座看似典雅的二层小楼,在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关押过众多革命志士,包括中共四川省委书记罗世文、车耀先等重要人物。
白公馆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主体建筑为中西合璧风格。监狱设置在地下一层,共有牢房16间,其中男牢14间,女牢2间。最著名的“政治犯”牢房位于二楼,曾关押过“小萝卜头”宋振中一家。院内的放风坝仅30平方米,四周高墙架设机枪哨位,东南角的刑讯室仍保留着老虎凳、烙铁等刑具。这种空间布局深刻反映了当时特务机关对人性的压制。
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在溃逃前实施震惊中外的大屠杀,白公馆仅有19人侥幸脱险。幸存者罗广斌在牢中用床单制作红旗,出狱后写下《红岩》经典段落。牢房墙壁上至今可见革命者刻下的“失败膏黄土,成功济苍生”诗句,而黄显声将军藏在皮鞋底的《挺进报》,更成为文物级展品。这些实物无声诉说着革命者“愿以我血献后土”的理想信念。
1988年,白公馆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渣滓洞、松林坡共同组成歌乐山革命纪念馆。现今开放区域包括监狱旧址、烈士诗文碑林、《红岩》小说主题展等。建议游客预留2小时参观时间,可乘地铁1号线至烈士墓站转乘景区接驳车。每年11·27纪念日这里会举行公祭活动,平日参观时请注意保持肃穆,勿使用闪光灯拍摄刑具展品。
站在白公馆的放风坝仰望,可见当代重庆的轻轨穿楼而过,这种时空交错感极具震撼力。遗址出口处的烈士雕塑群像,与磁器口古镇的烟火气形成强烈对比。正如红岩联线文化管理中心负责人所言:“这里的每块砖石都是历史教科书,提醒人们和平的代价。”如今白公馆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与文旅融合的典范。










